【急診醫學科實習】 課程大綱
 
 

本課程提供學生在急診醫學科的臨床實習機會,旨在培養學生於高壓環境下迅速評估、決策與管理急重症病患的能力。課程涵蓋急診初步評估 (Initial assessment)、緊急處置 (Emergency management)、臨床決策 (Clinical decision-making)、病患動向處置 (Patient dispositioning),並強調多重病患處置 (Multi-patient management) 與急診醫療資源分配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ED)。

中文關鍵字:緊急醫療救護概論、災難醫學概論、環境醫學概論、空中醫療概論、急診檢傷分類概論、重點式超音波概論、毒物學概論、急診外傷處置概論、急診兒科概論、急診高齡醫學概論、急診感染疾病概論、急救復甦醫學概論

英文關鍵字: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edical care, Introduction to Disaster Medicine,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Medicine, Introduction to Air Medicine,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Triage, Introduction to focused ultrasound, Introduction to Toxicology,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trauma management,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Pediatrics,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Geriatric Medicine, 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Infectious Diseases, Introduction to First Aid and Resuscitation Medicine

本課程的學習宗旨為:
1. 急診初步評估與分流 (Triage & initial assessment)
⚫學習ABCDE 評估法則,迅速辨識並優先處理危及生命的病症 (如呼吸窘迫、休克、意識改變等)。
⚫訓練使用台灣急診檢傷與急迫度分級量表 (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TTAS),確保病患依照病情緊急程度獲得適當的處置。
2. 緊急處置與急救技能 (Emergency procedures & resuscitation Skills)
⚫學習心肺復甦術 (CPR)、氣管內插管 (endotracheal intubation)、快速評估與處置 (rapid sequence intubation, RSI)、中心靜脈導管置入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等關鍵急救技能。
⚫熟悉急性中毒 (acute poisoning)、休克處置 (shock management)、嚴重創傷 (severe trauma) 及急性神經學異常 (acute neurological emergencies) 的標準處置流程。
3. 急診外科訓練 (Emergency Surgery Training)
⚫創傷病患評估與處置 (Trauma patient management)
 學習ATLS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原則,進行初步創傷檢查 (primary survey) 與次級創傷檢查 (secondary survey),確保病患獲得適當處置。
 熟悉處理顱腦外傷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胸腹部鈍性與穿刺傷 (blunt & penetrating trauma)、骨折與肢體創傷。
⚫外科操作技能 (Surgical procedures in the ED)
 訓練傷口處理 (wound management)、縫合技巧 (suturing techniques)、石膏固定 (splint fixation) 等基本急診外科技能。
4. 臨床決策與動態病況管理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 Dynamic Case Management)
⚫訓練在資訊有限的情況下做出快速決策,並針對不穩定病患進行持續性動態監測與調整治療計畫。
⚫熟悉急診室常見疾病的臨床決策 (如STEMI vs. NSTEMI, sepsis, stroke, DVT/PE, acute abdomen) 並學習如何選擇適當的檢查與治療。
5. 病人處置管理與醫療資源分配 (Patient management & resource allocation)
⚫訓練如何在急診高壓環境下同時處理多名病患,並在有限資源下做出最有效率的醫療決策。
⚫學習如何判斷病患是否適合住院 (admission vs. discharge decision)、轉診 (referral)、或安排門診追蹤 (outpatient follow-up),確保病患獲得最佳的醫療照護。
6. 跨團隊合作與溝通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 Communication)
⚫培養與急診護理團隊 (ED nurses)、內外科醫師 (internal medicine & surgery)、放射科 (radiology) 及社工 (social Workers) 等多專業團隊的協作能力。
⚫訓練ISABAR (Identify, Situation, Assessment, Background, Action, Recommendation) 交班技巧,確保急診病患資訊完整交接,降低醫療錯誤風險。
7. 影像診斷與POCUS超音波應用 (Imaging Interpretation & POCUS in Emergency Medicine)
⚫學習急診影像學 (emergency radiology),包括胸腹部X光、CT影像判讀、FAST (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 超音波、心臟與肺部超音波 (cardiac & lung POCUS) 的應用,提升病患快速診斷能力。
⚫特別強調POCUS技術於主動脈剝離 (aortic dissection)、假性動脈瘤 (pseudoaneurysm)、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及其他急重症的即時診斷價值。
8. 在宅急症照護與遠距醫療應用 (Home-Based Emergency Care & Telemedicine Integration)
⚫訓練學生應對長照機構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LTCFs) 及居家病患 (homebound patients) 的急症處理,並學習遠距醫療 (telemedicine) 在急診醫學中的應用。
⚫探討如何利用視訊技術 (如遠距超音波、線上醫療會診) 來輔助診斷與治療遠端病患,提升醫療可及性。

# 類別
Type
版本
Version
書名
Title
出版年
Year of publication
作者
Author
出版者
Publishers
ISBN 單價
Price
圖書館館藏
Library collections
備註
Note
1 指定用書 Use Books Tintinalli’s Emergency Medicine: 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 Ninth Edition 0
2 參考書籍 Refer Books Tintinalli’s Emergency Medicine: 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 Ninth Edition 0
3 參考書籍 Refer Books Rosen's Emergency Medicine: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 0

1. 臨床輪轉 (Clinical Rotation):學生將分別於內科、外科看診區、留觀區、急救區、重症留觀區、以及檢傷區進行學習。臨床老師們將在內科、外科看診區、急救區、檢傷區進行看診教學;另外於留觀區及重症留觀區進行床邊教學。
2. 病例討論 (Case Discussion):學生將參與表訂晨會,並於課程結束前與臨床教師約時間進行病例討論與治療決策討論。
3. 操作技能訓練 (Hands-on Skills Training):透過臨床實作,學習常見急診處置技術。
4. 超音波課程 (POCUS Training):學習如何在急診環境中應用超音波進行診斷。
5. 在宅急症照護訓練 (Home-based Emergency Care Training):
⚫ 居家緊急應變:高齡病人在家中發生急症的初步評估與處置。
⚫ 手持式超音波使用:如何使用手持式超音波評估高齡在宅病人。
⚫ 遠距醫療 (Telemedicine) 操作:學習如何運用視訊評估病患狀況。

 
 
# 標準 佔比 備註
1 實習表現 50%
2 病例討論與報告 (CbD) 25%
3 操作型技能直接觀察評量 DOPS/迷你臨床演練評量 mini-CEX 25%

(1有條件開放,請註明如何使用生成式 AI於課程產出 Conditionally open; please specify how generative AI will be used in course output
⚫ 關於 AI生成使用的限制及運用守則 :
限制:
限制:
AI生成的內容應僅用作參考或起草基礎,不應完全依賴生成的內容應僅用作參考或起草基礎,不應完全依賴AI生成的結果。生成的結果。
運用守則:
運用守則:
AI生成的內容應經過專業人員的審查和校正。生成的內容應經過專業人員的審查和校正。
確保
確保AI生成的內容準確、完整且符合醫學專業標準。生成的內容準確、完整且符合醫學專業標準。
不應將
不應將AI生成的內容用於直接診斷或治療病患,應進行人為的醫學判斷和決策。生成的內容用於直接診斷或治療病患,應進行人為的醫學判斷和決策。
對於
對於AI生成的內容,應保持批判性思考,並結合臨床經驗和其他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生成的內容,應保持批判性思考,並結合臨床經驗和其他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翻譯僅供參考



今日瀏覽次數: 341,總瀏覽次數: 8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