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醫學的範疇十分廣泛,其核心在於為 65 歲以上的長者提供整合性的身心社會評估與照護。重點包括處理常見的老年症候群(如失智、肌少症、跌倒與衰弱),並進行多重慢性病與多重用藥的整合管理,目標在於提升生活品質、延緩失能並促進健康。
課程內容涵蓋人口老化的變遷,從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進展至超高齡社會。隨著醫療進步,長者的健康狀況獲得改善,但也間接增加了高齡人口比例。高齡者常同時面臨多重疾病、共病與多重用藥,且臨床表現常不典型,因此需學習如何提供更適切的醫療照護。
此外,高齡者容易因急、慢性退化而導致衰弱、肌少症、失智與失能。因此,課程也強調急性與亞急性疾病的治療,以及延緩身心功能退化的策略。同時涵蓋長期照顧、安寧療護與老人居家照護(包括機構式照護),以實踐全人照護。
高齡醫學強調「五全照護」──全人、全程、全家、全團隊與全社會,期望達到身、心、靈各面向的完整支持。
隨著高齡人口增加,疾病負擔與體弱現象也使醫療保健系統面臨更高的複雜性與成本挑戰。科技的發展為此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學習並應用醫療科技,將能為長者帶來更優質的照護服務。
高齡醫學 Geriatric meidicine,多重疾病Multiple diseases,多重共病 Multicomorbidities,多重用藥 Polypharmacy,非典型表現的臨床徵候 Atypical presentation,急性、亞急性、長期照顧 Acute, Subacute, Long term care,臨終安寧療護 Palliative and hospice care,全人醫療 Holistic care
課程名稱:高齡醫學
課程簡介:本課程旨在培養後醫二醫學生對高齡長者醫學的深入理解和實踐技能。學生將學習如何在高齡醫學領域中提供全面的醫療照護,並發展協調醫療團隊和社區資源的能力。課程將結合理論探討、實際案例研究和實踐,以幫助學生成為全方位的醫學專業人士。
課程目標:
1.瞭解正常老化變化,瞭解高齡醫學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開發全面的臨床技能,以提供優質的高齡醫學服務。
3.學習如何急性、亞急性、長期照護及團隊醫療,以提高醫療照護的效能。
4.探討高齡團隊會議及執行的重要性,並培養相應的技能。
5.提高對人文多樣性的敏感度。
課程內容:
1.高齡醫學的基本原則和實踐
2.高齡醫學病歷紀錄和評估CGA、衰弱
3.高齡醫學中的溝通技巧
4.高齡健康評估和管理、老人症候群Geriatrics syndrome.
5.社區長期照護資源和社區高齡居家醫療參與
6.急性、亞急性、長期照護高齡醫學、末期病人照顧
7.高齡人文及全人醫療的實踐(五全照護)
8.個案研究和實際操作機會
9.智慧醫療科技之探討
# | 類別 Type |
版本 Version |
書名 Title |
出版年 Year of publication |
作者 Author |
出版者 Publishers |
ISBN | 單價 Price |
圖書館館藏 Library collections |
備註 Note |
---|---|---|---|---|---|---|---|---|---|---|
1 | 指定用書 Use Books | 3 | Oxford Handbook of Geriatric Medicine | 2018 | 0 | 無 | 無 | |||
2 | 指定用書 Use Books | 2 | 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的原則與技巧 | 0 | 無 | 無 | ||||
3 | 參考書籍 Refer Books | 3 | Current Diagnosis & Treatment Geriatrics | 0 | 無 | 無 | ||||
4 | 參考書籍 Refer Books | 7 | Hazzard's Geriatric Medicine and Gerontology | 0 | 無 | 無 | ||||
5 | 參考書籍 Refer Books | 2 | 老年病症候群 | 0 | 無 | 無 | ||||
6 | 參考書籍 Refer Books | 4 | Practice of Geriatrics | 0 | 無 | 無 |
講授、課程討論、考試
# | 標準 | 佔比 | 備註 |
---|---|---|---|
1 | 出席 | 20% | |
2 | 互動式教學(PBL) | 10% | |
3 | 筆試 | 70% |
※基於透明與負責任的原則,本課程鼓勵學生利用AI進行協作或互學,以提升本門課產出品質。根據本校公布之佈的「大學教育場域AI協作、共學與素養培養指引」,本門課程採取有條件開放,請註明如何使用生成式AI於作業或報告, 說明如下:
學生可於課堂作業或報告中的「標題頁註腳」或「引用文獻後」簡要說明如何使用生成式AI進行議題發想、文句潤飾或結構參考等使用方式。然而,在本課程的「個人反思報告」、「小組採訪作業」中,學生不得使用生成式AI工具撰寫作業。若經查核使用卻無在作業或報告中標明,教師、學校或相關單位有權重新針對作業或報告重新評分或不予計分。
本門課授課教材或學習資料若有引用自生成式AI,教師也將在投影片或口頭標注。
修讀本課程之學生於選課時視為同意以上倫理聲明。
可參考下列網頁範例 See the following web page for examples.
https://curricul.site.nthu.edu.tw/p/404-1208-248357.php?Lang=zh-tw